站内搜索
行业动态

Industry News

您所在的位置 >>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动态

中原: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

分享到:

  • 文章来源:[ 转载于: ]
  • 添加时间:2012年2月10日
  • 浏览次数:4321

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。理想的风水宝地是这样的:背依绵延的群山,面临开阔的平原,前面还有像屏风一样的山,河水蜿蜒曲折在前面流过。我对着一张中国的地形图反复端详,越来越觉得中原大地是一处绝妙的风水宝地。

依山面水:中国古代的理想栖居地

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狭义的中原大致指的是现在河南省的范围,古时又称中州,有九州之中的意思;广义的中原指的是华北大平原,也就是由黄河、海河、淮河冲积形成的大平原,河南在这里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
从地图上可以看出,中原大地山环水抱。围护中原的山脉有三重,一列是主山,是中原大地背依的龙脉之山:秦岭山系。

过去人们只见秦岭不见昆仑,称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,这种看法很不全面,地质学者已经证明秦岭的地下岩石系统与昆仑是统一的,是同一山系。秦岭分南北,只分了中国中部一小段,只有把昆仑与秦岭联系起来看,你才会看到一条气势磅礴的把中国一分为二的中央山脉。它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而起,天山是高昂的龙首,西昆仑、中昆仑、东昆仑、巴颜喀拉山、秦岭是辗转腾挪、跌宕起伏、蜿蜒飞舞的龙身,洛阳、郑州等城市依附的伏牛山已是龙尾,龙尾低垂处,正是中原大地的起始处,华北大平原这个扇形冲积平原的顶点就在郑州附近的桃花峪。

第二列山脉要从河北北部的燕山山脉算起,接下来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、中条山;第三列山脉要从伏牛山算起,然后是桐柏山、大别山。

风水宝地需依山面水。中原的水呢?那就是壮阔的黄河与长江。

从科学的角度看,一条山脉现实上就是两个流域的分水岭,风水宝地背靠的山脉越漫长,越壮丽,越跌宕起伏,意味着这条大山两侧的两条大河的集水区越广阔,河流的流程越长,水量越大。风水宝地就处于这条大山低下来的余脉处。这里正是山两边的大河相汇形成的冲积平原处。山脉越长,越高,也就意味着这个冲积平原面积越大。秦岭,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山脉,也只有这条最长最雄伟的大山系才能培养中国最大的两条大河黄河、长江。这两条大河在中原大地两边流淌,在中原大地前面的大海汇合。中原大地拥有如此磅礴的“山环水抱”,因此可称为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。

战争与灾害:中原文明传播的动力

说中原大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。这种观点立刻会遭到反驳。因为谁都知道,从历史上看,中原大地是中国战争最多、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方。这样的地方能说是风水宝地吗?这的确是个问题。

然而即使真的如此,我仍然以为中原是中国的风水宝地。固然战争频仍,灾害不断,但是为什么中原的核心处河南历来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呢?

要回答这样的问题,我想我们应该用到“周期性”这个概念。所谓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这可以说是战争周期性出现的规律;而讨论洪水的学者则将其分为“5年一遇,10年一遇,50年一遇,100年一遇,风水宝地。500年一遇,1000年一遇”的灾害级别,可见洪水也是周期性出现的。中原大地碰到的最大的灾害是黄河的决堤泛滥,但这也是周期性出现的。有史以来,有记载的黄河大的改道有5次,小的决口和泛滥次数很多,但也是有周期性的。

正是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天灾,都是周期性出现的,都有间隔,因此在不发生战争和灾害的年代里,中原就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。这里气候温暖,雨量适中,而由黄河泛滥培养的大平原,土地是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的沃土。四面八方的人会向这里聚集,人口日益稠密。

当战争或灾害降临时,这个聚集的过程就暂时停止,人们开始逃离这个地方,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散。

仅仅从个人、家庭、家族、民族等角度看,或仅仅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,战争带来了创伤,灾害扑灭了家园。从这样的角度和尺度看,中原就不是风水宝地。

但是当我们转换空间和时间的尺度,以文明为空间单位,以文明的发展史为时间的尺度看中原,我们就会看到每一次战争只不过是改朝换代,中华文明并没有湮灭。而每一次灾难,则把中原的人连同他们的文明推向四方。

在中原产生的中华文明为什么会传向四方?传播的动力又是什么?

可以说逐鹿中原的战争,是中原文明传播的动力。寻常期中原文明传播的速度远远不如战争期间快。每一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,都像风箱的活塞一样被推下去了,像海绵一样被挤压了,这时中原的中华文明就会从风箱中、从海绵中涌进去,传向四周。

表面上看,战争的事实是野蛮的北方民族胜利了,皇城被攻破了,甚至皇帝都被掳走了。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有意味了。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学起中原的文化来,他们的服装变了,他们的文字变了,他们的语言也变了。他们越来越不是原来的他们,他们变成中原文明的一分子了。

为什么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都学习起被征服者的文化来?为什么他们都没有避免被汉化的命运?这与中原的地理位置紧密相关。中原是一块农耕的沃土,而其北方则是草地或者寒冷的林地,中原的文明相对于北方草地上的民族,早已“抢先成熟了”,因此北方游牧半游牧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即使征服了中原,在文化上也无法取得优势,只有学习。

自然灾害也是中原文明传播的动力,每一次黄河的泛滥,都把中原的文明驱向四方。中国人的许多姓氏都能在河南、中原的核心地带找到起源,中国的许多移民的故乡都可以追溯到河南。

中原既是文明的摇篮,又是文明的播种机,中原的神奇之处,在于它不仅仅通过正常的途径传播文明,更通过周期性的战争和灾害作为动力机制,把中原地区的文明像波浪一样推送到远方。

中华文明为何能够延续几千年而绵绵不绝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原地区的周边不是大海,就是沙漠、草原,还有就是高寒的青藏高原,这就决定了在中原的周边很难诞生和成长起超越中原的文明来。

中原大地不仅诞生孕育了中华文明,而且还传播并卫护了中华文明的延续。它固然不能阻止战争和灾害,但是它利用战争和灾害传播了文明。对中华文明而言,还有比中原更好的风水宝地吗?